close


溝通訓練中很關鍵的一個核心就是同理心對話,在安寧緩和醫療的醫病對話現場裡,這樣的特質、能力、姿態更顯得重要與珍貴,這也是我們在安寧病房接受訓練、實際服務過程中,最希望讓每一個成員體驗、學習到的。


除了每天查房、床邊的互動與對話外,我們在病房的訓練中安排了角色扮演的同理心溝通訓練,由安寧團隊資深同仁扮演深受身心靈苦難的病人與家屬,透過教案模擬一個甚為凝重的情境,讓初到病房訓練的住院醫師練習在那個情境裡,學習如何自處、如何同理在此艱難時刻的病人/家屬、如何覺察自己在那個當下身心的感受與意念等,經由這樣的過程,讓初踏進這領域的醫師能夠逐漸適應在這樣的困難情境裡開始對話的可能。

 

學弟妹常常都有點緊張、擔心不知道該講什麼,我都會鼓勵他們,這本來就不簡單,但是只要帶著自己的真實情感與人生體驗,加上少部分的同理心對話的核心觀念與技巧,相信就可以有了好的開始與啟蒙。

 

因為對我來說,同理心溝通的本質就是,真正地與對方同在,時間在那裡、身在那裡、心在那裡,人與人之間的生命經驗與情緒感受自然會找到交會的共鳴。


兩天前去看一個加護病房的會診,是一個病況變化甚快、復原不樂觀的病人,與她的先生、女兒、兒子會談時,明顯感受到他們對於自己之前一些醫療決策的質疑與罪惡感,也感受到他們對於醫療不可確定性而產生的焦慮憤怒情緒,甚至整場會談結束後,跟著我一起去家庭會議當觀察員的住院醫師跟我說,她看到一開始家屬的態度與談話內容,原以為那會是一場無效的會談。

 

然而那場時間不算短的會談除了幫忙他們釐清、確認了後續醫療決策的目標與細節,而且最終結果是,病人兒子哭了、女兒哭了,而我也差點哭了,在會談最後我講了那句『我當過(生命正受到如此迫切威脅之病人)家屬,我懂』的同時,兒子向我表達會談過程中語氣若有失控請包涵的歉意,而女兒起身靠近我、伸出手拍了拍我的左上臂。

 

那個時刻,其實我猛地想起外婆病況危急時,我的父母親焦慮難受的神情。結束會談後,我請安寧團隊同仁先回病房、我獨自走到廁所,心情一時不能平復。

 

安寧共照護理師在會談後留下與家屬進一步處理共照的文件,後來她跟我說,病人女兒請她轉達謝意給我,除了花時間跟她們談、還談到自己都紅了眼眶。

 

昨天在餐廳遇到病人女兒與先生,跟她們打聲招呼; 今天去同一個加護病房看隔壁另一位病人的會診,快結束時忽然聽到前述那位病人的女兒情緒甚為激動地哭著離開病房,我問了病房護理同仁發生什麼事,大家也說不清楚,於是在她們其中一人到病房外關心她後、並聯繫社工師前往探視瞭解的同時,我就繞到病房外想看看她與其他家人。在電梯口遇到她、他妹妹、妹婿、他父親,她先介紹了我給他妹妹與妹婿認識,並跟我說剛剛是因為她正跟昏迷不醒的媽媽講了一個她們之間為完成的約定,一邊講,她的眼眶又紅了。

 

我陪她與家人坐電梯下樓,讓她一路說著她的情緒,下樓後其他家人先離開,我跟她就站在電梯口對話,就在那裡,她聲淚俱下、嚎啕大哭、與我分享了她與母親之間讓她遺憾難以完成的約定。我就一直在那邊聽著她說,情緒逐漸有所和緩,剛好被聯絡要去關心她的社工師這時在電梯口加入了我們。

 

我記得她不可扼抑的淚水,我記得她與母親無法完成的約定,我也記得她當著我的面跟社工師抱怨:『都是陳醫師啦!讓我哭得這麼慘!這幾天終於可以崩潰地大哭了!』,更記得她哭著開始今天的對話、然後最後帶著微笑地離開醫院。

 

我心裡想:『我真的很謝謝妳對我這個認識兩天、只是個會診醫師的信任,讓我分享了妳的淚水與心中永遠的遺憾』,而我跟她與她的家人互動對話的一開始,作的其實就只是用我的真實情感與生命經歷,篤定地站在那裡,與妳/你同在。

arrow
arrow

    陳炳仁 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